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汽车服务专业“三对接”人才培养方案研究(3)

来源:汽车实用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图3 汽车服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六、结束语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汽车后市场为了适应消费者的需求,丰富和完善了汽车服务理念、模式和内

图3 汽车服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六、结束语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汽车后市场为了适应消费者的需求,丰富和完善了汽车服务理念、模式和内容,促进我国汽车服务后市场由简单的维护保养向多维度、专业化、系统化等方向发展。按照国家加快现代职业教育,提升实体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理念的要求,本文对开展校企合作的“三对接”实践与教学进行探讨,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探索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专业建在开发区里,把握产业发展现状,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笔者提出汽车服务人才的概念,划分了汽车服务人才的需求种类,总结了汽车服务人才的需求特点。坚持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以提高人才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建立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等社会外部资源,探索和实践校企深度合作“三对接”协同培养人才的多元培养方案。

[1]程霞.我国汽车服务业发展研究综述[J].职校论坛,2008(24):228-229.

[2]鲍艳.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33(4):145-147.

[3]叶玮光,常贺.汽车服务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高教研究与实践,2020,39(2):12-15+29.

[4]翟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44):41-43.

[5]朱杰.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的汽车商务教学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7(1):94-95.

[6]黄汝群,潘伟彬,林振东,等.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路径依赖理论及创新模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3):82-83+104

[7]叶玮光,陈军,刘晓敏.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养成途径探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34(4):87-89.

一、汽车服务的概念汽车服务是以汽车产品为主体创造服务价值的各类综合性服务,其涵盖了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汽车保养、汽车金融、二手车买卖、汽车文旅等与汽车及其周边联系密切的市场行为。二、汽车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学生只学习课本知识,与实践脱节,毕业后进入企业无法快速适应工作,需要企业进行再培训。学生因为缺乏市场和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导致学业规划与预期不符。从学校角度分析,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联系不紧密、不兼容,没有针对性,向学生教授的知识和方法往往滞后于市场和企业的技术,导致毕业生难以契合企业的需求。调研还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弱,入职后需要企业花费较长时间的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以上问题归根到底是学校教学存在重课堂教学,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实践两张皮现象。研究调研发现,汽车营销人员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理解不够透彻,面对消费者时仅介绍汽车产品的基本参数和价格,缺少与消费者必要的沟通和信息交流。汽车售后服务处于早期的汽车产品定期检测维修阶段,消费者发现自己的车辆出现问题才进行修理。而汽车售后服务人员还没有培养消费者定期检测、维修的消费习惯,更不能实现积极主动为客户服务的维护保养。汽车文化推广也还处于发展初期,例如对消费者了解不够,在产品推广过程中没有抓住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达不到由产品需求升华到文化需求的层次,更谈不上实现品牌利润最大化。[1-3]三、未来汽车服务专业人才分类(一)汽车销售人才汽车营销的重点是了解并掌握消费者的需求,通过与消费者沟通达成信任,为消费者推荐最合适的汽车产品及周边服务。因此汽车营销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营销礼仪、汽车专业知识,同时应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和较高的情商、有效沟通和丰富的谈判技巧,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汽车产品及周边服务建议,最终指导消费者的购车行为,提供专业化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二)汽车保养修理人才汽车保养修理要求从业人员在掌握基本的汽车理论和汽车构造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面对日益更新的汽车新产品、新技术,要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例如学习汽车电子电路、汽车电子控制、汽车电池、燃料电池原理等新技术。特别是新能源车辆市场的不断发展,车辆的检测和诊断越来越依靠电脑软件和精密设备与仪器,如何快速判断新能源车辆的问题,熟练使用高端智能检测设备,是在校学生面临的难题。(三)汽车金融人才随着90 后和00 后日益成为汽车市场的主要购买群体,汽车金融市场正在空前发展。汽车金融领域的市场发展日新月异,汽车后市场对汽车金融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特别是熟悉汽车信贷、保险理赔的专业人才更是十分紧俏。因此如何根据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汽车金融人才,是学校和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四)二手车交易人才随着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不断提高,汽车产品的迭代周期不断缩短,促进了我国二手车市场的繁荣发展。二手车市场中的消费者数量也不断扩大,要求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二手车交易人才。这就要求学生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对二手车的性能、质量和价格有整体的认知和把握。不同于汽车消费主市场的4S店,二手车服务市场急需二手车交易评估、二手车维修及改装、二手汽车美容装饰等方面的人才。(五)汽车文化推广人才汽车不仅是一个代步工具,也是消费者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汽车原有传统交通工具的角色。与汽车相关的产业市场也逐渐丰富和拓展。每年一度的国内车展需要大量汽车文化推广人员、汽车广告媒体人员等。特别是国内假期的高速免费政策,加速了汽车自驾旅游、汽车探险、汽车越野等产品的迅速发展。四、汽车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文根据汽车市场发展情况,结合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三对接”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即校——企—生合作模式(图1)。“三对接”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是通过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交流、信息沟通、人员培训、学生实习,营造逼真情景,增强确定职业方向的信心,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模式。图1 “三对接”培养人才的模式学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学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三对接”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是汽车服务专业满足市场对人才需求进行改革探索的教学实践模式。经过对几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后续跟踪调研发现,该培养模式可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是校、企、生共赢的结果,是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必要过程。学校在培育汽车服务专业人才的时候,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基于理论结合实践,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校企对接,开展订单式培养。汽车服务人才的培养要做到以掌握汽车基本知识为前提,在校期间适当增加动手实践课程,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践期间,完全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实现滴灌式培育,最终培养出适应汽车服务行业的复合应用型人才[4,5]。以上课程培养方案有别于其他传统培养模式,既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又可以共享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在学校和企业的对接过程中,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实力,更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现实需求,让学生在学校内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确定发展方向。五、汽车服务专业培养方案汽车服务专业培养模式要从传统模式转换为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的中心是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率为目标。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是坚持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合作对接,实现产学相结合[6,7]。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学院根据自身特性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积累和完善教学经验,最终完成了课程体系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依托这两个教学体系并运用“订单式”“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等多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校和企业共同对接培养人才的目标。学校的优势是有丰富的学生资源,但其硬件资源落后。校企合作对接的培养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学校硬件落后的问题。通过学校和企业合作,可以实现先进技术装备和专业人才集中的平台资源的共享,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可以加快中青年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企业和学校合作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加快人才的成长,实现人才从学校到企业的对接培养,为企业培养了高质量的人才资源。同时学生能得到学校和企业的双重培养机会,不仅强化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还在企业进行实训实践活动,将理论和实践转化,提升了自己的竞争力,也降低了企业人才培养的成本。学生是校企对接合作的最大受益者。学生在学校学习了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但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三对接”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把学生带到企业实地实习实训,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丰富了工作经验和阅历,提升了就业的适应度和竞争力。(一)汽车服务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基于“三对接”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依托校企合作实现汽车服务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旨在为市场和企业培养合格的高级人才。汽车服务专业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课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这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所在。“三对接”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既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也注重工程实践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相结合。合理制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目标,根据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科目,通过课程教授让学生达到相应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继续深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多领域学习。以上教学措施可以使学生懂得“学什么,怎么学,为谁学”。另外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市场和企业面临的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去思考、学习、解决问题,将学生培养成理论知识扎实又同时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3]。其教学体系如图2 所示。图2 汽车服务专业理论教学体系(二)汽车服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基于“三对接”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是在特定场景下围绕学生开展的教学活动;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训实践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的日常实训工作要围绕企业和市场所面临的普遍问题进行教学和训练。学生掌握了基础理论并具备一定的能力后,进入企业顶岗实习阶段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发现,这种校企对接的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解决真实的问题,使学生对我国汽车生产、销售及维修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另外“三对接”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的优点,是将学生安排在特定环境和背景下教学锻炼并开展实习实训,丰富了教学手段,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学生校外实习实训是实现其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3],其实践教学体系如图3 所示。图3 汽车服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六、结束语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汽车后市场为了适应消费者的需求,丰富和完善了汽车服务理念、模式和内容,促进我国汽车服务后市场由简单的维护保养向多维度、专业化、系统化等方向发展。按照国家加快现代职业教育,提升实体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理念的要求,本文对开展校企合作的“三对接”实践与教学进行探讨,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探索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专业建在开发区里,把握产业发展现状,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笔者提出汽车服务人才的概念,划分了汽车服务人才的需求种类,总结了汽车服务人才的需求特点。坚持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以提高人才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建立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等社会外部资源,探索和实践校企深度合作“三对接”协同培养人才的多元培养方案。参考文献[1]程霞.我国汽车服务业发展研究综述[J].职校论坛,2008(24):228-229.[2]鲍艳.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33(4):145-147.[3]叶玮光,常贺.汽车服务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高教研究与实践,2020,39(2):12-15+29.[4]翟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44):41-43.[5]朱杰.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的汽车商务教学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7(1):94-95.[6]黄汝群,潘伟彬,林振东,等.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路径依赖理论及创新模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3):82-83+104[7]叶玮光,陈军,刘晓敏.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养成途径探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34(4):87-89.

文章来源:《汽车实用技术》 网址: http://www.qcsyjs.cn/qikandaodu/2021/0215/744.html



上一篇:攀枝花市开展林业科技扶贫活动
下一篇:轻量化材料驱动汽车的未来

汽车实用技术投稿 | 汽车实用技术编辑部| 汽车实用技术版面费 | 汽车实用技术论文发表 | 汽车实用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汽车实用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