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集颜值与实用于一身,A06自研科技还能散发如此

来源:汽车实用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A06非常看重从细节处体现科技的温度,所以从布置、功能设计,整个都是以人为本。人在车内的会产生人机交互,为了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合创软件架构提出三个连接:人与车的连

A06非常看重从细节处体现科技的温度,所以从布置、功能设计,整个都是以人为本。人在车内的会产生人机交互,为了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合创软件架构提出三个连接:人与车的连接,车与外界的连接,车与智能终端的连接。

在合创何凯欣看来,若是要证明一项技术有多好有多强,首要的就是要看能够给用户带来什么,这才是至关重要的。而不是一味地只让技术强大,而忽视了人们的需求是什么。因此,合创更看重的是然后赋予用户有人情味的技术。用户可能感知不到造车的过程,但是可以感知到合创努力的结果,这些小细节,都是合创“以人为本”的体现。

作为合创汽车的第三款量产车型,合创A06的车名使用了“字母+数字”的简约风格。整车的造型则延续了之前合创Concept-S概念车的设计,同样采用了封闭式车头造型和轿跑式的风格,但不同的是全新几何序列式的前大灯组取代了之前的贯穿式灯组,其中LED日间行车灯造型更是个性和别致。

同时,合创汽车设计团队的基本考虑是“好车+好服务”。第一件事是把车做好。所以内部的H-VIP实际上是合创。合创利用自身优势,在人工智能技术、车路协同、物联网、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制造、大数据应用等领域优势明显。它可以让合创汽车打破传统的界限,做出相互关联的业态。

第二个能源生态,就是电网资源。何凯欣谈到,在合创Z03研发的过程中,技术团队已经在着手合创A06的规划了,并表示其实也不是说合创只是跟自己内部圈子合作,新能源车还是一个发展变化非常快的行业,每家都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或者长处,合创A06主要还是以人为核心,开发自研的架构一方面是想做品牌向上,再厚积薄发地激发合创综合发展。

合创对用户调研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技术到服务,不拘泥于个别技术参数,而是以安全为基础,再进一步地实现技术的精湛,逐步提升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合创深知,这对用户调研和系统性研发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技术到产品,从服务到生态,全周期都让用户感受到科技的温度,合创A06抓住的就是用户体验的突破口。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三个连接的问题,合创A06做到三个的统筹:第一个统筹就是安全与NVH的统筹设计;第二个统筹的话实际上ADAS与三电的统筹设计,不单单实现那种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安全保护,还通过驾驶系统的话为三电的这种节能提供很多的感知数据;第三个就是新结构、新工艺,车身结构这次也是经过了反复思考测试,结合第一个,就是安全和NVH的这种统筹,实现了人车合一的境界。

合创A06不仅在车型设计上别出心裁,更是拥有多种动力结构,将温度融入了科技中,大大提升了用户的用车体验,此外珠江投管的支持为合创A06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突破。

关于合创汽车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一段很有意思的标语——“有温度的技术研发体系”。这一概念单说出来可能有些抽象,如何把它具象化地表达出来,让更多用户理解?对此何凯欣先生的回答简洁明了——“车最终是以人为中心,这个温度就是指以人为本”。而合创最新发布的纯电轿跑A06最终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汽车。

文章来源:《汽车实用技术》 网址: http://www.qcsyjs.cn/zonghexinwen/2022/0909/1324.html



上一篇:迈向混动时代的开始 深度试驾吉利星越L雷神Hi·
下一篇:日本正开发可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路面,目标

汽车实用技术投稿 | 汽车实用技术编辑部| 汽车实用技术版面费 | 汽车实用技术论文发表 | 汽车实用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汽车实用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